成都公积金贷款2020新政解读:个人征信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核

2020年3月13日,成都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消息提醒:2018年10月发布的《成都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成公积金委[2018]6号)将于2020年3月15日实施,有效期五年。

新闻指出,新规定进一步落实了国家“住房无投机”的要求,准确支持了职工的住房消费,加强了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管理。

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出,“315”执行节点“将把具体执行时间节点作为内阁验收成功的标志。”贷款申请人应在成都公积金中心贷款受理网点或委托银行贷款受理网点填写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真实、完整、有效的申请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购房证明(经房管部门确认的购房合同或协议、附件或补充协议、合同摘要即备案表等)。),以及首付款证明等。

同时,申请人应符合要求,包括“不得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条例》第13条规定,在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公积金贷款信息系统等中。“在过去两年内,贷款连续逾期超过6期或累计逾期超过12期”,贷款不予发放。第二十一条建议借款人在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最近两年内“连续逾期贷款超过3期但不超过6期,或累计逾期贷款超过6期但不超过12期”,最低首付比例相应提高30%。

“两个逾期未交的案件之间没有重叠,区别很明显。我们将针对过去两年的逾期情况,采取措施拒绝贷款或增加首付款,以控制贷款风险。”公积金管理中心解释说,“申请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还款额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小贴士: 《成都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主要修订内容及政策解读

关于贷款对象和条件

《办法》第九条:本市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包括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符合规定条件并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也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办法》第十一条:公积金贷款支持带薪职工家庭购买生活条件改善的第一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自住住房,不支持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

自住住房单元数量的确定规则,由公积金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办法》第十三条:贷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贷款:

(一)有严重的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

(二)被列入不可信赖的执行人名单的;

(三)有提供虚假信息、虚假承诺等情形的;

(四)被纳入公积金中心不良行为登记;

(五)有其他可能影响公积金贷款安全的情形。

解释:

1.根据我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和部委关于异地贷款的有关规定,公积金贷款的对象扩大到本市正常支付的职工(包括自愿支付的职工)和符合规定条件的异地支付职工。包括按规定缴纳公积金的港澳台人员、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同时,在不同公积金中心正常支付存款的员工也可以向公积金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

2.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经[2010]179号),增加了“公积金贷款支持有偿职工家庭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或居住条件改善的第二套自住住房,但不支持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规定。在sa

(3)不得高于扣除规定比例的首付款后的剩余房价款;

(四)不得高于由贷款申请人还款能力系数(月还款额与月收入之比)确定的贷款限额;

(五)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及影响贷款金额的其他因素。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的限额标准由管委会确定。前款第(三)、(四)、(五)项的限额标准由公积金中心制定。

每笔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金额以综合上述五项限额标准后的最低值为准。

《办法》第十五条:公积金贷款最长期限为30年,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借款人法定退休时间后的5年。

解释:

1.每笔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金额以本市最高贷款额、借款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余额的倍数、存款时间系数、首付比例、还款能力系数和信用状况相结合后的最低值确定。贷款额度与存款余额和存款时间系数挂钩,更有效地体现了存款义务和申请使用公积金贷款权利平等的原则,增强了公积金制度的互助性,突出了对长期存款人员的贷款支持。

2.根据《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国家标准,GB/T 51267-2017)和《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成都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的通知》(成公积金委[2016]3号)等文件规定,贷款期限最长为30年,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借款人法定退休时间后5年。

关于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办法》第四十八条:借款人以欺骗手段获得公积金贷款的,公积金中心不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还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5年内取消其公积金贷款资格。

说明:借款人以欺骗手段获得公积金贷款的,不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还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5年内取消其公积金贷款资格。对欺诈性贷款采取了纪律行动,并建立了对不诚实行为的纪律机制。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立即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