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怎么鉴定工伤赔偿

工伤鉴定是认定职工是否属于工伤、确定其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重要环节。那么,职工如何鉴定工伤赔偿呢?

一、职工怎么鉴定工伤赔偿

职工在发生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在7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鉴定。

工伤认定鉴定包括:

初步鉴定:根据事故经过、职工伤情等初步判断是否属于工伤。

工伤认定:根据鉴定报告确定职工是否属于工伤。

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情评估职工劳动能力丧失程度。

鉴定结论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用人单位、职工本人及其监护人。

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等级划分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职工怎么鉴定工伤赔偿

一级: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二级:丧失大部分工作能力

三级:丧失部分工作能力

四级:丧失轻微工作能力

五级:不丧失工作能力

三、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可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医疗费用:一次性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超出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待遇:包含误工费、护理费、康复训练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等。

工伤津贴:按职工原工资的60%~100%发放。

伤残等级:根据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

工伤鉴定是工伤赔偿的重要环节。职工在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配合鉴定。鉴定结论将直接影响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立即在线咨询>